查看原文
其他

从思考和实践入手,设计师结构化思维的应用与诠释

彭林 博展联盟 2023-10-07



结构化思维对我影响巨大。


从一个发散思维的设计学生,变成一个能借助结构化思维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清晰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设计师。


对我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的咨询人——大前研一


我的结构化思维养成是一个“自然缓慢”的过程。我以前并不知道“结构化思维”这个名词,更不知道有方法可学,在阅读麦肯锡系列、彼得·圣吉、以及其他系统思考和商业书籍中慢慢形成,直到近几年我才发现原来这样的思考方式就叫“结构化思维”,并且有清晰的方法可以教授。


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实践,在此做一个易于理解和应用的诠释。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what)


结构化思维是以结构视角进行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


结构化思维核心还是在于“结构”,结构是万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颗粒尘埃,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结构。当我们掌握和建立起一个事物的结构,就更能对事物进行本质思考和系统表达。


左侧为零散的木材,右侧是房屋的结构化


结构化思维核心还是在于“结构”,结构是万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颗粒尘埃,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结构。



为什么要学习结构化思维?

(why)


结构化思维帮助我们思考和表达。


在工作中,作为设计师我们面对以下问题该如何做到专业、正确、完整的思考和回答呢。


色彩A与色彩B的区别是什么?



王同学:A比B要淡一些,绿一些。

张同学:从三个方面来讲。色相——AB同属绿色,A相对B多一些黄,所以显得更绿,B相对A多一些蓝,所以更偏蓝色;明度——A比B明度更高;饱和度——A比B饱和度高。


大家能清晰感觉到后者的回答,更加专业、正确和完整。


后者的回答其实是基于了一个基本的结构,然后按照这个结构把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放入进去。——这个结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饱和度”。


基于结构的思考让我们没有遗漏,并且清晰有说服力。我们看看前者王同学的回答,说到了明度(淡一些)和色相(绿一些),但遗漏了饱和度。


这个标志设计得怎么样?


这是一个平面设计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经常看到一堆专业设计师面对同一个标志七嘴八舌的说着完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看法,最后扔下一句“设计这事情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专业设计师都这样的态度,那客户为什么要找专业设计师呢?(商业设计是有明确的评判标准)


之所以大家无法达成专业的意见,还是因为大家没有找到评判当下这个logo的结构要素。我们先以我们公司常规的评判结构来举例说明(每个标志所处的时代、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该有不一样的评判结构)。


左边为雅虎旧标志,右边为全新的标志升级,我们如何思考和表达对于此次标志升级的看法呢?我们借助以下评判结构来试一试。



我们拟定了评判雅虎标志设计的五个要素,以此五要素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黄色代表旧标志在五个要素中的得分,蓝色代表新标志的得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识别性:旧标志字体为衬线体,因此文化感历史感更强,对于科技公司的行业识别上会有所影响,而此次新标志字体改为硬朗现代的等线体,在科技属性的识别性上有着明显提高。


故事性:标志中的"Y"和"!"均设置为22.5度,更加凸显了动感和惊喜感。斜线与圆点能从标志中提取出来,把这种动感与惊喜感,表达在整个辅助图形和延展设计当中,构建出了更加完满的视觉故事。因此在故事性的延展表达上远胜于旧标志。(如下图)



形式创新:简化和放大标志中的符号,"Y!"的使用,更简单、更灵活。在视觉形式上有着创新性和未来应用的想象力。(如下图)



包容性:等线体相对衬线体来说,更加现代中性。因此在未来业务线和产品的延伸来看,其视觉具备足够的包容性。


应用性:旧标志的衬线体与新标志的等线体在应用上都没有问题。相对来说等线体在屏显上效果会更好,因此略胜一筹。


啰嗦这么多,只为举出我们实际工作中极其简单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掌握一个事物的结构,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表达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小王子中的插图


再讲一个《小王子》对我的启发。书中小王子讲述了一个科学家在自己研究成果的发布会上,穿着不修边幅的大衣和拖鞋,用生活用语讲述着...结果一片嘘声。


吸取教训后,科学家这次西装革履、打理发型、带上学术眼镜,表达上用了非常多术语和数字...一片掌声。


这是我经常给同事讲的例子,我借着这个故事,梳理了一个完整图表(如下图)。



越往左,越倾向数学语言的理性表达方式,专业说服性越强。越往右,越倾向艺术语言的感性表达方式,专业说服力和指向性相对弱。


最理性的表达犹如一个由数学语言构成的公式,如E=mc²。记得霍金的自传电影中,他对女朋友讲到:我希望用一个公式表达宇宙。对于大多数的大众来说,在面对科学公式时,几乎默认其绝对的正确性。


其次就是模型。模型的核心逻辑就是我们本篇文字说的“结构化思维”。一个模型就是一个简洁且稳定的结构。比如宏观分析的模型PEST,所谓PEST,即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如面临 “如何看待文创行业当前所处的宏观大环境?”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迅速反应从PEST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答案。


PEST之所以是模型,其简洁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简洁性即简要明了的洞见本质,稳定性即长期适用。


再是文字、图像、音乐,三种语言形式。当我们在看一篇论文时能准确懂得笔者的意思,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则不同人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在听音乐时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情绪下听,都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因此在我们希望更加专业理性、更具说服力时,应采用尽量靠左的语言形式。希望表达情绪和艺术时,可采用尽量靠右的语言形式。


看艺术展的我



怎么学习结构化思维?

(HOW)


对于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最鼻祖的书还是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以下文字中,大家可以把“金字塔原理”等同于“结构化思维”来阅读和理解)


如冯唐所说,芭芭拉太啰嗦,金字塔原理其实就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发散思维——结构化思维


金字塔原则,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独立且完全穷尽”。


如上图,左边的三个圆有重叠,即未做到独立。而且三个圆也没有完全充满外面的圆框,因此还有所遗漏,并未做到穷尽。右侧的三个色块既相互独立又完全充满了圆框,即符合MECE。


举个例子,当我向助理提出:构思2020年整年的前台鲜花摆放方案?


助理在讲述方案时,说到 : 我想到了春天摆放的A、4月份摆放的B、7月份摆放的C、冬天摆放的D。


很显然4月与春天重叠了,并且在提出的“一年方案”里面,他漏掉了夏天的6月和8月,也漏掉了整个秋天。


如果他的方案是:我想到了春天摆放的A、夏天摆放的B、秋天摆放的C、冬天摆放的D。即春夏秋冬构成了完整的一年,没有遗漏,且相互独立。是一个完整清晰的方案。


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在实操中通常有两种具体方法。


方法一:自上而下——思考一个框架,然后将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框架。



如上图,再举 “如何看待文创行业当前所处的宏观大环境?”的例子。


我们面临这样问题时,就可以采用方法一,即自上而下的先思考一个框架。因为是一个宏观环境分析的问题,因此我们再次调用宏观分析的框架,即PEST的框架。然后再把“内容方案”分别放入PEST的框架中。(上图中直接把框架写成了PEST,在其他问题分析中,可以任意套用其他适合的框架)


多种现成的框架模型,供大家参考


因此对于方法一,我们应该储备大量的框架模型在脑中,以备随时调用。比如我们如果知道“营销4P”,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分析营销相关问题时,直接套用4P来分析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比如我们知道“定位3C”,我们在分析定位相关问题时,哪怕追女友时关于自己的定位分析时,都可以用到3C,即自我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女孩分析,按此框架进行思考即可,既清晰又完整。


方法二:自下而上——归纳提炼结构。


方法二可以分解为三个清晰的步骤:头脑风暴——信息归类与分组——结构提炼。


头脑风暴:即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发散思维,以某一个主题,发挥多人大脑的发散能力,我们可以得到尽可能多角度的答案,但都是零碎混乱的。

信息归类与分组:对头脑风暴所得的零碎混乱的答案进行梳理,找到信息间的关系进行信息归类与分组。

结构提炼与观点补充:看一下这些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按照这样的规律,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组。这时候需要用到MECE原则,来决定分组调整和每个组的命名,即推导和提炼出结构。


如上图,我们发现了前面3个组分别是在讲,政治(P)、经济(E)、社会(S),我们把这三个组的名称分别改为P、E、S,随后再用MECE原则进行审视,看是否有遗漏,通过进一步梳理,我们不难找出遗漏的“技术(T)”。


于是我们有了符合MECE的结构PEST,在结构下,再完善和补充观点。


通过方法二,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总结推导出非常多简洁且稳定的结构模型,这将大大提升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去他的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便于我们的思考和分析,但又禁锢我们的思维。如道路牵引着我们前行,但又潜在的限制了我们其他可能性。


因此我们要警惕现成的结构,他们简洁且稳定,但并不代表永恒的正确性,犹如科学,也是在不断的解构和重构中。


结构化思维看似简单,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方法论。



·END·

作  者|彭  林

转  自| LineerCreative灵鹿创意

排  版|王  鑫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往期回顾



周末趣话 | 复工第n天,我开始期盼清明、五一了……

多媒体或成为展示空间的常用手段,但却不会实际操作?看如何在展示空间运用多媒体

场景案例 | 好味传承——“酱卤之煌”的“文化赋值”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